孩子的摆烂,从很多家长经常做的这件事开始!

  • 上传者:admin
  • 日期:2023-06-15
  • 浏览次数:0

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成绩不理想,说他是学习态度不好;写作业磨蹭,说他是学习态度不好;好习惯养不成,说他是学习态度不好。


但孩子的学习态度真的有问题吗?其实家长能够看到的是行为、是结果,而行为等于意愿加能力,但很多家长没有去想能力原因,只觉得学习态度不好。


事实上,家长所谓的态度问题,其实更多的是能力原因。硬说态度问题,孩子真的就会开始摆烂。那为什么家长的归因会错?所谓的态度问题又要如何解决?




完成作业需要的能力


拿写作业这事来说,很多家长会觉得那些题并不难,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时候,那些题孩子都会做,能力肯定没有问题。但结果作业还是没完成,那肯定是态度问题。

33b33ddaa49775eced382e868792ddf.jpg

那这样的归因错在哪里呢?就错在家长认为会做题等于完成作业的能力。真正能完成作业的能力,可不仅仅是会做题那么简单。


想要完成作业,孩子需要知道有哪些作业。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少的,但也有孩子放学后说不记得作业是什么,然后让家长去问题同学、老师。


然后,孩子需要知道自己完成这些作业需要多少时间,也就是要有比较准确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的问题就比较多了,尤其是比较小的孩子可能一点时间观念也没有。


然后就是安排时间,孩子要知道自己能支配的时间有多少,如何把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能够完成作业、还能够做到劳逸结合。到这一步,可能很少有孩子能够做到。


就算安排好了,孩子也不一定就能够完成作业,他还需要有比较强的执行力、自控力、专注力。所以想要孩子自己完成作业,背后是需要很多能力支撑的。


但很多家长都没有培养过孩子的这些能力,所以孩子写作业磨蹭、作业完不成,其实是很正常的结果。更不用说很多家长还想要的主动、高效,那样更难。



别给意愿贴负面标签


当孩子写作业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会给孩子贴意愿、态度上的负面标签,这无异于杀人诛心。本来孩子不是态度问题,而这样说多了,孩子真的就会变成那个样子。

302906dd0cf2a094f1ca2ddcf250a89.jpg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孩子无法证明,他也想辩解说自己不是不想做,但行为结果摆在那里,他的任何辩解、说的任何话都没有说服力。


时间久了,孩子就放弃辩解了,就变成了“你说的都对,我就是懒,就是不想做,就是不喜欢学习,就是态度不好”,然后就开始摆烂了。


其实所有孩子的摆烂,除了学习这件事情本身让他觉得难,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家长的落井下石,不仅没有帮助他,反而给他踩上几脚。


那家长要做的是什么呢?家长要先认识到孩子是因为能力不足,然后不要去打压他的意愿,而是要去培养他相应的能力。


培养能力不是说教。很多家长就喜欢说教、给孩子讲利弊,软的不行就来硬的,还是不行就再来个情感绑架,说自己多么不容易、为你付出了什么什么。


家长这样说完,自己一时舒服了,而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呢?是烦、是反感。更大的问题在于,家长只给了孩子问题和焦虑,而没有给他方法。



刻意练习加复盘反思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教了,孩子也听会了,他就应该会做了。但事实是从知道到做到,中间还有一道非常大的鸿沟。而跨过这道鸿沟的桥梁,就是刻意练习加反思。

986f714134d323688dcaa67c17f6bd7.jpg


什么叫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有目标、有反馈、有调整的。想要孩子能够自己完成作业,家长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试着去自己安排时间。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教练。家长要做的是客观地记录,然后让孩子看到真实的过程,看到自己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做了多长时间。


在练习的过程中,家长要及时地给孩子积极正向的反馈,要告诉他哪里做得不错,并给予肯定和鼓励,给他继续练习的勇气和自信心。


然后,家长要基于前面做好的客观的记录,每天带着孩子复盘反思,复盘今天做了哪些事情、做得怎么样,思考明天可以如何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从结果来看,孩子一定是失败多于成功的。所以家长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孩子不害怕失败。其实失败本身并不可怕,会让孩子感到害怕的是失败带来的后果。


那如何让孩子不害怕呢?就是家长不要害怕失败,要接纳失败。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做得不好就去指责、挖苦、讽刺、甚至打骂他,不要给他这种厌恶的感受就可以了。



孩子写作业磨蹭,很多家长会说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而事实上,孩子更多的是能力问题。只是家长弄错了完成作业的能力,觉得孩子没有能力问题。


完成作业需要的能力,不仅仅是会做题这么简单,更多的是如何安排时间。如果家长硬说是孩子的态度问题,时间久了,真的就会变成学习态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