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不再要求女儿完美,她的叛逆厌学全没了!
- 上传者:admin
- 日期:2022-03-23
- 浏览次数:0次
01
都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就会什么样。不管是读书还是上班,我都习惯于自我施压,力所能及地做到很好。所以,当了妈妈后,我对女儿非常严格,尤其在学习上,更是“高标准、严要求”,希望女儿能沿袭我的人生之路。 可女儿却全然不似我设想的那样,反而还有朝着“反面”发展的趋势。小学时,她就是个“学习困难户”,我的那些自律认真、争强好胜完全没遗传到这一点。
学习时不爱动脑,属于被动应付那一类型,需要大人催一步,她才能往前走一步。
写作业磨磨蹭蹭,常常我这边都急到冒火了,人家还在那像慢动作一样,不紧不慢。一旦我没坐在旁边盯着,管着,她能几张简单的卷子能给你弄到9、10点,稍微复杂点的题还做不出来。给她讲了,当时懂了,下次变换一个题型就又不会了,又眼神迷茫地看着你,等你给她讲。这题不是给你讲过了吗?怎么又不会?你能不能动动脑子?上课都没认真听吗?常常把女儿训的抹眼泪,最后还是老样子,学习态度和习惯没有任何提升。于是,我更是每天晚上都坐在女儿旁边,盯着她写作业,不敢放松一会儿。在辅导她学习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人生中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却只能咬牙坚持。本想着,到了初中,女儿长大了,会懂事,就知道自己积极去努力了,没想到,情况还可以变得更差。
如果说小学时,女儿还是处于不爱学习,喜欢逃避的状态的话,初中时,她就是彻底放飞自我了。老师向我投诉过好几次,女儿上课偷偷在教课书下边看小说,没收后还是照旧。你是女孩,现在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将来能有什么出路?老师说你也是为你好,别不知好歹!你们什么都不懂,天天就知道学习学习,都什么年代了,还唯学历论,落伍了!老师跟你们一样烦,天天说那些大道理!我都听腻了!就这样,女儿的叛逆心理和厌学情绪越来越浓,成绩下滑得厉害,各科成绩惨不忍睹。我又急又气,每天逮着机会就对女儿“威逼利诱”,讲道理、责骂训斥轮番上阵,可完全不起作用。
老师的语气压抑着愤怒,告诉我女儿上课时,用头发挡住耳朵,戴着耳机看明星八卦视频,居然笑出了声。老师要没收手机,结果女儿不仅不服从,反而态度恶劣,在课堂上公然顶撞老师,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好几次了,如果女儿再被发现上课时看手机或小说,就要考虑记过处分了。晚上回到家,我直接进了女儿房间,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你还有没有自尊心?老师都那么批评你了,你还有心情玩?爸爸妈妈每天上班那么辛苦,好吃好用都可着你,你就这么回报我们的?我越骂越气,拽过她来回推搡:“你到底想怎么样?啊?是想把我逼死吗?”女儿一把甩开我的手:“这句话应该是我说吧?你想把我逼死吗?从小到大,你除了让我学习,还会说点什么?追星怎么了?至少让我快乐!”
女儿嘶吼着发泄完,使劲把我推出房间,门砰的一摔,再也不出来了。绝望的情绪让我一时萌生了消极的想法,不行就放弃吧,长大后她就知道后悔了!可到了第二天,冷静下来,我意识到,可能真的是我做错了什么,女儿才会变成今天这样。“子不教,父之过”,我总要想想办法,正确引导一下她,不然,她就废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辗转搜索,我了解到陕西大正教育,于是到陕西大正教育寻求帮助。现在想来,真的非常庆幸,认识了懂家庭教育的专家张老师,让我知道,以前的教育方式是多么愚蠢,幸亏现在扭转还来得及!
“为什么我都是为了她好,但我的话她就是不肯听呢?”从家长讲道理,到孩子接受道理,中间隔着很远的距离。孩子能否真心听从父母的教育,取决于亲子关系和情绪。如果父母执着于“正确地说教”,没有给孩子情感上的贴近和安抚,那么孩子不仅不愿意听父母的话,反而会产生厌烦和逆反心理。回到家,父母不仅不理解,反而因为作业、成绩等事继续挑错、施压......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想一下,每天都在学校和家里两头“受气”,得不到支持与谅解,内心的痛苦不亚于父母。青春期的孩子找不到归属感、成就感,也就很容易沉迷于手机、打游戏、追星、看小说等娱乐中,逃避现实,在虚拟的世界寻找慰藉。“这也是家长不管怎么打骂,孩子依然屡禁不止的本质原因。”“想要让孩子不再沉迷追星等活动,重获学习动力,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在学习上获得好的感觉,如成就感、价值感等。”
通过持续的上课、学习、复盘,我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可是我忽视了一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不能因为我天性好强,就要求女儿也必须如此。 我认定女儿管不住自己,没有自制力,为了纠正孩子、管教孩子,我事必躬亲,对她十分专制。 只要涉及到学习,我就像个脾气暴躁的教练一样,不是训就是吼,生怕给她一点好脸色。而通过张老师的引导,我明白了,其实,宽容和教育完全可以兼顾,也只有这样,才会有好的效果。
以前,我深陷在“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的执念里,认为我付出了那么多,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女儿就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并无条件服从,这样才听话懂事。现在,我真切懂得了,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并不是你当了父母,就会懂他,而是需要认真去读才可能懂。所以,我应该放下居高临下的心理优势,好好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当前对于学习有哪些困惑、畏惧、焦虑的地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并不只是关心他的成绩,而是愿意跟他站在一起,面对问题,父母的爱是没有条件的。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才能渐渐放松下来,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应对面临的挑战。我开始改变自己,去接纳女儿的情绪,去尝试了解她的喜好,也不再一味地盯着她学习。我的变化,女儿也都看在眼里,逐渐放下了心中的戒备。妈妈,你以前不是一直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一个明星吗?那时候我不想说,因为我说了你也理解不了。现在我想告诉你,其实我可能喜欢的不是他,而是他活成了我很羡慕的样子。他那么优秀,勤奋、自律,让我想成为他,你不也一直希望我能有这些优秀的品质吗?可是我没做到......原来,我以为满不在乎的女儿,心里积累了那么多的压抑和自责,对学习充满了恐惧。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又无法在我这里得到理解和帮助,只能演化成逃避,在叛逆和厌学的路上越走越远。根据女儿当下的学习状况和擅长的学科,我跟她谈了谈下一步的看法,并给出了一些建议。1、弱势学科从零开始补起来,不要被接下来的考试结果影响,扎扎实实的吃透。2、每天高效率完成作业后,可以在睡前自由支配时间,看小说放松,或者看偶像的微博、访谈都可以。3、每周要总结复盘,回顾本周学习上不足的地方,争取下一周改进,并制定下周的提升计划。“优秀不是赢过别人,而是优于昨天的自己。一个人无论多优秀,都不可能在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时间段都成为第一。”“所以我们不必处处争第一,内心只有输赢,而是要相信自己,去做自己。”
制定计划容易,但执行起来还是会有各种波折,没有马上看到好的反馈,女儿也经常灰心丧气,怀疑自己。在学习反思、不断成长的基础上,我能做到根据女儿的情绪积极引导,每天都留意她的进步,及时肯定、鼓励、加油。遇到心态波动的时候,我也会向张老师寻求帮助,请他帮我分析解决。就这样,女儿终于走出了厌学情绪,不再每天花大量时间追星,成绩也稳步提升。开家长会时,老师感慨地对我说,真没想到女儿的改变和进步会有这么大,后来女儿还专门找她道歉了。从这件事上也足以看出,人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改变也是全方位的。当孩子经过科学的引导,进入了良性循环,不管是学习态度、主动性,还是叛逆情绪,都会朝着好的方向改变。教育孩子,是一趟不可逆的旅程,一旦走错,很可能耽误孩子的一生。我们父母一定要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正确引导孩子,避免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把孩子越推越远!让孩子把有限的精力,消耗在和家长的对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