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老师不喜欢我”你的回答,决定了孩子
- 上传者:admin
- 日期:2021-06-18
- 浏览次数:0次
孩子从学校回来,谈及多的,一般都是他的老师。这时我们会发现,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聪明又敏感。小小的他们坐在讲台之下仰视老师,不光听他们传授知识,还在细致地观察他们。他们可以把几个老师的特点,归纳得头头是道。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家长很有可能被这个问题问住:“老师会不会不喜欢我?”每位家长都是从孩子过来的,我们都经历过那个阶段。老师和孩子之间,伴随着教与学,一定在无形中建立起评价与被评价的特殊关系。 我很清楚师生双方良性的评价,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孩子对老师印象如何,老师又怎么看待孩子,可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精神状态。
关于老师对孩子看法的问题,真的有必要好好跟孩子谈谈。老师是不是一定会偏心一些学生?当被问到“对学生你会‘偏心’吗?”,面对这“灵魂的拷问”,老师们的回答很真诚。有的老师表示:“不会偏心,因为偏心学生是能感受到的,这样会影响课堂氛围。” 有的老师表示:“也有过偏心,但必须要克服这种心理,因为对孩子最起码的准则是一视同仁。”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因为热爱教育事业、喜爱孩子或有教育情怀才选择当老师的。在“偏心”这件事上,没有老师会刻意而为之。那么,当孩子觉得老师偏心时,父母该怎么处理呢?
孩子有这种情绪和观点,一定有他们的原因,作为父母需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立马觉得“老师才不会错,肯定是你理解错了”“老师这样对你,肯定是你不好”而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面对关系中的冲突,父母不妨先询问孩子一些细节,让孩子把内心真实的感受说出来。
一般情况下,孩子觉得老师偏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老师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局限。一个老师会有几十个学生,让老师把每个学生都照顾到位,这是不可能的。在众多学生中,肯定有的人是照顾不到的。二是有些学生对老师存在不合理期望,希望老师关注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回应自己的每一个需要。但老师不是心理咨询专家,不可能完全以这一个学生为中心,这必定导致这个学生会觉得自己不被老师爱和关注。
3、父母的引导具有针对性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孩子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是和老师共度的,聪明的父母,都会维护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并鼓励孩子维护师生关系的和谐。那么,怎么样让老师“喜欢”上自己呢? 美国教授布吉林等人,提出了一条在人际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的“三A”法则,这条法则,对孩子社交一样适用。
人和人之间的气场,很微妙,当孩子真心感激并赞美老师时,老师会从内心感觉到,也会把尊重和赞美反馈给孩子。这是师生关系中的润滑剂。人际关系,总是动态发展的。 当一个孩子一心向上,善良礼貌,做事得体时,即使开始不被老师重视,在慢慢相处中,也会改变老师的看法。
孩子迫切想获得老师的认可和喜欢,不能如愿时,会灰心,甚至难过。我们要帮他做正确的选择,争取得到老师的喜欢;无能为力时,安抚他的情绪、重塑他的信心,避免伤害。别让这成为他爱上学校、爱上学习的障碍。我们的帮助,不仅是帮他度过眼前这个难关,也是帮他认识真实的世界,学习如何在权威之下保持自我、坚守自我,形成自己的判断力,甚至捍卫自己的能力。就这样,陪伴孩子走过成长中一道道沟和坎,助力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独立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