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出现了青春期早恋,怎么办?
- 上传者:admin
- 日期:2019-07-11
- 浏览次数:0次
常会听到中学生在谈恋爱,甚至小学生也有谈恋爱的事情。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为早恋。从字面了解,早恋,就是提前谈恋爱,在不应该谈的年龄段开始谈恋爱。是两个男女小孩子在谈恋爱。
从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早恋这个词有点否定色彩,是大人在表达自己的不理解、不舒服、不高兴,是大人站在自己的立场,认为孩子们做了一件不应该做的事情。大人认为恋爱只能他们能谈,孩子还小,不能谈。
早恋这种叫法,是老师们最早想出来的。当老师发现有一对男女同学,出双入对,形影不离,私下里卿卿我我,这个时候,你们的老师像是嗅到了一种不正常的气息,他马上警觉起来。你们的老师对学生谈恋爱,很警觉的。因为他认为谈恋爱不好,学生应该把精力用来学习,而不应该去谈恋爱。这是他的职责,他有责任不让你走偏路,谈恋爱会影响你的学习成绩。发现之后,他会更加关注你的学习成绩。这个时候,如果恰巧你的成绩比前次考试要差。他就判定你在开始早恋了。很快,他开始紧张起来。为什么紧张呢?因为你的早恋影响你的学习,让你注意力分散,无心学习,上课听不进去,作业完成不了,成绩直线下降。成绩下降的结果是什么?是影响全班在级段里的排名,影响全班中考的升学率,影响全班同学进入重点高中的人数。然后,他怎么办?有些老师可能会偷偷地打电话告诉你的家长,说你在早恋了。
现在,你们真正的压力来了------三重压力
一是学校老师带给你的压力,说是成绩下降,他要让你回心转意,用心学习,做个他心目中的好学生;
二是,你的家长带给你的压力,让你去读书,你却不干正事。他们担心你会出事;
三是,你的早恋对象带给你的压力。她问,我们这样好上了,还爱得这样天昏地暗,可是如今我的老妈打电话给你的老妈了,怎么办?爱下去,没有出路,分手却又不甘心。
在这样的三重压力下,原来的革命工作必须转入地下了,现在必须偷偷地干,不敢出双入对了,不敢在众人面前走得太近了。条件受到限制了,可是双方之间内心那种互相依恋,那种感情,放不下。想做却不随意,不能尽心。心理纠结来了。你得想方设法摆脱这样的纠结,可是你摆脱不了。你这个年龄摆脱不了,没有能力摆脱,没有条件摆脱。这样纠结着,想摆脱却摆脱不了,是让人很累的,很消耗心理资源的。
这个时候,问题才开始了。怎么开始?就是真正让你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成绩真的会直线下降,甚至影响睡眠,影响饮食。睡不着吃不香。
看到了没有,早恋带来的不良影响,不是早恋行为本身,而是当事人对自己的早恋行为受大人打压、受老师横加干涉的担心和恐惧。
接下来,我告诉你们如何应对早恋。声明一下,不是教你如何去早恋,是如何应对早恋。也就是说,如果早恋了,需要怎么办;如果早恋行为受到大人打压、受到老师干涉,你应该怎么办。
我想,这样做,不光是对正在早恋的同学有意义,对有早恋心思,但还没有实践的同学,也能掌握一点相关知识。这就是我今天提这个话题的原因。
不过,我们先换个说法,就是把早恋的叫法改正一下。发展心理学和恋爱心理学把你们这个年纪的恋爱行为叫做青春期恋爱,不叫早恋。是青春期恋爱,不是早恋。这叫法,就不带否定色彩了。
过去中学生恋爱,往往是通过递小纸条开始的,悄悄地跟对方说:你真好。你成绩这么好,我得好好向你学习。还不敢明目张胆地说爱你,最多也只能说你真让人喜欢。不是说我喜欢你,而是你太好了,别人不得不喜欢。那小纸条放到女同学的抽屉里时,心跳加快,唯恐对方把事件张扬出去,或者报告老师,让人脸红、害羞、难为情。担心如果被老师发现了,会不会告诉家长,会不会罚我站教室门口。
如今的初中生谈恋爱,方式不一样,用手机上网,QQ聊天。现在的初中生,很放得开,什么都懂,什么话都敢说,爱你喜欢你之类的话,很方便开口的。
通过现在的学生跟过去学生的青春期恋爱不同方式的比较,我们有个结论,现在的孩子胆子大。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好事。就像我上面提到的,跟发展有关,你们不需要为生存而用心。生存的问题,你们的父母亲一手包办了。他们会有这样的心态:孩子,只要你用心学习,好好学习,其他事情老爸老妈会尽量满足你。
问题就在这里,胆子大,约束少,碰到事件,你们却不知得如何去应对。
生理成熟,性心理发展,加上有条件又胆大,出现青春期恋爱,也是正常不过了。对于青春期恋爱,心理学有个通俗的表达:想得到,就会做得出,只要条件具备。你想压制这样的青春期恋爱,除非你能让那个人的生理回到原来状态,不让它发育;让他的性心理、让他对异性的渴求和心理骚动消失。
听了以上的话题,是不是觉得青春期恋爱很正常?是很正常。但是,正常,并不意味着合理。因为,恋爱不光是生理需要,不只是心理表现,更是一种社会行为。既是一种社会行为,那意味着,当事人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社会责任。在做出事前,需要有能力应对自己的行为带来的社会结果其实你们这样的年龄,在恋爱问题上,还不具备承担社会责任和应对社会结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