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良好习惯

  • 上传者:admin
  • 日期:2019-07-11
  • 浏览次数:0

        陕西大正教育学校张老师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事实正是如此,青少年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青少年的各种良好习惯。 

 

    陶行知先生认为,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

 

    德国哲学家康德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养成了严谨的生活习惯。据说,他每天散步要经过镇上的喷泉,而每次他经过喷泉的时候,时间肯定指向上午七点。这种有条不紊的作风正是哲学家严密思维的根源。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积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青少年习惯形成的摇篮,青少年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个学生叫阳阳,由于父母工作繁忙,阳阳从小就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对阳阳非常宠爱。他们对阳阳总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当阳阳进入中学时,还不会独自洗衣服,洗澡。阳阳在生活中根本就没有学到良好的自理习惯!这时候,阳阳的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把阳阳接到家中,对阳阳进行生活习惯的训练。 

 

    由此可见,生活即教育,陕西大正教育学校的张老师认为,父母应该积极为青少年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同时,父母应当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青少年一个最好的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表现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为和良好的习惯。如果能够经常这样以身作则,这种长期熏陶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让青少年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