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的孩子小海终于叫“妈妈”了

  • 上传者:admin
  • 日期:2019-07-11
  • 浏览次数:0

       小海,14岁,男孩,8岁时父母离异,10岁时父亲再婚。由于家庭变故,小海对父亲怀恨在心,并对继母百般刁难。为了引起父亲的注意,让父亲回心转意与母亲复合,他故意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直至这些行为形成了他的习惯。他上网成瘾、厌学、说谎、逃学、偷窃,偷窃现象更是严重,从亲戚到同学,从家里到邻居,都曾留下过他的“手迹”。
  小海的父亲是名普通工人,继母也在同一家工厂上班,家庭经济不是很宽裕,但面对孩子种种不良行为,他们千方百计地咨询与寻求帮助,渴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小海父亲的同事在网站上看到我校——陕西大正教育,当时便记录了下来,小海父亲得到这个消息后求助于我校,并很坦诚的将孩子的情况和家庭情况告诉我们,学校张主任在了解孩子的情况和家庭状况后说:“我们办校的目的,就是帮助,教育引导每一个正在走弯路和危险路的孩子,让他们能够自强自律、自信、自立,回归正确的人生道路,回归温暖的亲情,我们一定要让这孩子入学。”考虑到小海父母工作繁忙,2011年5月12日,张主任和学校李总教官亲自去把小海接到了我们的学校。
  小海来到陕西大正教育后,我们对孩子进行了细心的观察和心理分析。他虽有不少不良习惯与行为,但他的闪光点也不少,比如:自理能力比别的同学强、爱劳动、爱动脑筋、聪明、好动,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帮小海制定了个案计划。
  一、小海个别辅导
  小海来到我们学校,是被强制性手段送至校内,所以小海开始处以对抗情绪状态,
  充满戒备、疑虑,大吼大叫,对任何人不抱希望,不付好脸。为避免小海对辅导者强烈的反感,决定暂时冷落小海,仔细观察,偶尔适时的给小海鼓励和帮助,但不过多接触。
  二、帮助他认识自我,改变自我
  发挥他的闪光点(自理能力强,爱劳动,爱动脑筋的优点)去帮助其他在这方面比较欠缺的同学,并予以鼓励,适当时期可以指出他的缺点。
  三、知识补缺,特长培养
  在继续教育转化的同时,增加生活体验科目,体质体能训练课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进行文化课补习。
  四、与家长、老师的沟通与协调
  1. 与小海家长:了解情况;表达家长对小海的关心,教育的认同和对其苦衷的理解。同时指出其对小海的教育误区,正确地引导小海的成长之路。
  2. 与小志老师:辅导老师与小海家长取得联系,指导家长与班主任联系,向其分析小海在成才学校的受训情况,并介绍辅导方案,希望班主任放弃陈见,多注意小海、鼓励小海。特别要求能鼓励班级其他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多主动与小海相处,接纳并帮助小海,不要对他有什么成见。
  通过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之后,学校给小海进行了综合测评,小海全部合格,于2011年11月2日被父亲带回了家中。据后期跟踪了解,小海改善了和父亲以及继母的关系,并叫了继母“妈妈”,当继母听到那等了5年的“妈妈”,她喜极而泣。从此,小海有了两个可以依赖撒娇的母亲。小海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不再偷窃,也很少再去触碰网络游戏。令小海父亲最欣慰的是,小海开始与他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了,他觉得小海终于懂事了。半个月之后,小海的父亲再次打电话到我们陕西正大教育基地,表示了对学校的感激,对老师的感激,对教官的感激。